招商加盟
您的位置:首页 > 展览资讯

美国艺术如何完成了向当代风格的转变?

发布时间:2018-12-12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金懿诺

摘要: 日前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 - 1945) ”展览,通过80件美国艺术大师的经典绘画和纸本作品,向观众呈现了这一转变过程。

原标题:美国艺术这样走向现代主义——评上海博物馆“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展览



夜游者(油画) 爱德华·霍普


1865年至1945年,美国结束了南北战争,又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完成了从农业国家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变,在这风云激荡的80年里,美国艺术如何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互相影响,完成了向当代风格的转变?日前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 - 1945) ”展览,通过80件美国艺术大师的经典绘画和纸本作品,向观众呈现了这一转变过程。


展览由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泰拉美国艺术基金会和上海博物馆联合举办。展品精选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以及泰拉美国艺术基金会的重要收藏,以时间为序,分为“南北战争之后”“现代西部”“东方元素”“世界主义”“都市生活”“激进派的探索”“美国景象”“自画像”和“新的探索” 9个版块,使观众既能以宽阔的视野博览美国艺术的成就,又能以聚焦的目光洞彻美国艺术的特性。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1月6日。


作家亨利·詹姆斯在1887年说过,当我们寻找美国艺术的时候,我们往往在巴黎发现它。19世纪后半叶,越来越多的美国艺术家远赴重洋,去伦敦、巴黎、威尼斯等欧洲传统艺术中心继续深造。这些人中有移居欧洲的惠斯勒,还有卡萨特、萨金特,这些都是活跃在欧洲的著名美国艺术家。在欧洲学习的契机使得他们与欧洲画坛关系密切,同时在题材、风格和技巧的选择上也吸收了大量欧洲流派特征,以美国艺术家的身份参与到当时世界先锋艺术的创作与发展潮流中,并且也影响了之后的美国本土艺术家的创作。为此此次展览特别设置了“聚焦惠斯勒”与“聚焦霍普”两个专题。


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是美国镀金时代最激进的艺术家之一。他于1855年移居欧洲,定居伦敦和巴黎,再未回到美国。其创作于1872年的《蓝色与金色的夜曲(南开普敦河面) 》描绘了南安普顿的航运通道,不过相比这个主题本身,画家更注重的是表现微妙的色彩和谐。水中模糊的形状应该是船只和驳船,但画家并没有描绘它们的细节。天空和水之间也几乎没有分界,仅以一抹颜色略深的蓝色阴影取代明确的线条来暗示地平线的所在。为了平衡主导着画面的蓝色基调,惠斯勒使用黄色颜料来表现月亮、远处的灯光,以及它们在水中的倒影。虽有这些明亮音符的点缀,但画面的主旋律仍然是一片深沉、静谧。专厅内除了这件作品之外,还展出了惠斯勒的版画作品及自画像,试图用近十个平方米的空间让观众与艺术家本人有更“亲密”的接触。


“聚焦霍普”特别展出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镇馆之宝” ——爱德华·霍普的《夜游者》 。展览前夕,在上海博物馆官方微博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官方微博共同发起的“走向现代主义——名作抢鲜看”评选活动中, 《夜游者》以41.6%的得票率当选观众最期待的珍品。爱德华·霍普曾说《夜游者》的灵感来自于纽约格林威治大道一家街角上的餐厅,画中描绘了一个通宵营业的餐馆,里面坐着三位各怀心事的顾客。一个男人形影相吊,背对着观众,他右边的柜台上有一只空杯,暗示这个座位是刚刚空出的。在柜台的另一边坐着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他们没有相互对视,但他们的手几乎触碰到了对方。画中的第四个人物是餐厅的侍者,他的嘴微张,似乎正在发问。霍普笔下的人物总是避免眼神交流,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很暧昧。他们永远相隔而坐,表现出一种纯粹美国式的孤独、孑然与深沉。


20世纪初,欧洲的先锋艺术家们开始挑战学院派艺术,我们耳熟能详的野兽派、达达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各种艺术流派轮番登上历史舞台。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艺术家们也敏锐地意识到了先锋派的兴起,美国本土题材在此期间喷薄而出,如蓬勃生长的城市与摩天大楼、别具风情的本国风景让艺术家们开始选择抛弃欧洲的现代主义风格,逐渐形成了美国风格。到了20世纪30年代后期,一些本土艺术家加入了因为纳粹迫害而流亡美国的欧洲艺术家行列,积极推广抽象艺术,为杰克逊·波洛克等人的艺术革新埋下了伏笔。


由马斯登·哈特利创作于1914年至1915年的《画作第50号》 ,将美国印第安文化的视觉符号与一战时期军队的旗帜及制服等图像结合。此前哈特利旅居柏林, 1915年他因为战争被迫返美。在周游全国的同时,他进行了一系列有关静物、风景和立体主义抽象的创作实验。这件作品中有一些神秘的符号,也能看到一些数字如7、8、9,这是艺术家用特有的符号语言在为战争中被杀害的德国朋友们哀悼,让这幅画与艺术家战争经验的个人化表达联系在一起。


展厅里看似像日历一般冷静理性的作品是由查尔斯·德姆斯在1921年创作的《生意》 。作为一位20世纪早期最早接受现代主义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中强调了画面的二维特质,并在画面构图中严格用块面进行划分。画中的建筑正立面几近平面化,但建筑物的投影让观者在视觉上产生了一定的深度。他还在大楼的窗户上叠加了一个日历,仿佛是对20世纪枯燥乏味冗长沉闷的日常工作的戏谑表述。艺术家用这种绘画语言似乎是对美国文化中对工业颂扬的质疑。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对现代艺术曾有过一次分歧。美国经济大萧条让艺术家觉得真正的美国艺术应该表现更为本土的主题,为大众带来希望,而有的人认为应该继续推动抽象艺术。由此便呈现了以写实风格描绘普通美国人日常生活、娱乐活动的盛大场景、北方都市与南方的乡村中美国黑人的生活百态。


利奥尼·费宁格出生在美国,但在德国工作和生活了近50年。当纳粹在德国掌权时,费宁格因其现代主义的身份受到迫害而移居纽约。他加入了当时一个由流亡的欧洲现代主义者组成的艺术家群体,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艺术。创作于1944年的《曼哈顿的清晨》 ,是他从1940年开始从纽约都市汲取灵感而创作的作品之一。艺术家用铅笔画出几条线来表示摩天大楼的形象,它们被简化为抽象的图形,看起来犹如海市蜃楼一般在画面中摇曳闪烁。费宁格在创作过程中用粉红色来表现清晨的光线,同时在局部加了米色和灰色来强调画面的二维感。


在展览的出口处摆放着由这件作品和另一件描绘妇女坐着小船采莲花的别具一格的“展品” ,这并不是某一位艺术家的创作,而是展览主办者的用心之处。没有结束语却用这样一幅画为这个展览作结尾,可谓煞费苦心,正是由于多元、融合、本土创新才会有美国绘画的今天。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分享: 更多
用户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赶紧抢第一条评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