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加盟
您的位置:首页 > 展览资讯

大匠良师——郑今东作品展

发布时间:2017-11-15 来源:今日美术馆

摘要: 郑今东先生展览,有两个看点。 一是他“速写”, 自六十年代起,他一直保持着速写的习惯,只到2000年代初,他积累了大量的作品。我不知道“速写”这个概念起于何时何地,仅从我有限的知识结构看,那是自文艺复兴到现...




大匠良师——郑今东作品展览


策展手记


郑今东先生展览,有两个看点。 一是他“速写”, 自六十年代起,他一直保持着速写的习惯,只到2000年代初,他积累了大量的作品。我不知道“速写”这个概念起于何时何地,仅从我有限的知识结构看,那是自文艺复兴到现代艺术之前,它是很多画家为“大作品”收集素材,或者观察“对象”的一种表达方式。




水墨无题,33x21.5cm,90年代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始,尤其五十年代,中国艺术照搬苏联模式以来,上至八、九十岁的老艺术家,下至还在学画的少年,中国数代艺术家,至今也一直保持着“速写”的作画方式,尽管现、当代艺术家大多已经远离了“速写”,或改用照相机收集素材,但在中国整个教育体系里,“速写”依然被认为是艺术家的一个“功夫”。其实,欧洲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创作”和“习作或速写”那种有点儿高低之分的感觉,而在苏联模式中,习作和速写,对于一幅“大创作”尤其主题性很强的 “大创作”,其艺术性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苏联模式中“创作”与“习作”界定的不合理性,在八十年代初,已经由吴冠中先生说清楚了,而且吴先生一生的大量作品,都是在面对现实场景创作的,因此,速写可以作为一种“艺术创作”的样式存在,现在似乎不大有过多的争论了。当然,郑老师的“速写”方式,还是在苏联现实主义的系统中:即目的单纯地解决彼时彼地自己面对对象时的感觉和造型问题,在这一点上,这种“速写”不算是吴冠中先生说的对景“创作”,因为吴先生说的那种意义上的对景“写生”,包含更深层的创作性层面,如印象派对景写生的那种,吴冠中先生追求并为之辩解的就是这样一种写生或者速写。




水墨无题,40x34cm,90年代



尽管我把郑老师的速写作品,依然归类于苏联现实主义的大系统里,但由于郑老师不懈的追求以及他在面对“对象”时的真诚和热情,让他的速写作品,至今看起来还很感人。还有一件事可以佐证郑老师速写作品所达到的水平,即1973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了一本《人物素描选——1》,在那个出版物稀缺的年代,这本书,可以夸张一点的说,凡学画和画画的,几乎人手一册。所选画家都是名家如靳尚谊、朱乃正,以及当时红遍大江南北的陈衍宁、伍启宗等。而在这些名家的画册中,赫然就有郑今东的名字,并且作品的水平毫不逊色于这些名家。可当时的郑先生,只是一个偏远山区中等师专的普通老师。据当时这本画集选编者的回忆,因为在六十年代做学生时就对郑先生的作品印象深刻,当他编辑这本画集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郑先生的作品。




水墨无题,75.8x55cm,90年代


郑今东的本职工作是老师,在中等师专教过语文、数学、地理、历史等课程,也教过画画,1979年才调到邯郸群众艺术馆当画画老师。这说明他大量的作品,尤其是1960-1970年代的速写作品,多是业余时间尤其是在偏远山区学校当老师时画的。既然是老师,自然桃李满天下,著名的就有方力钧、王文生、张林海,还有著名的时装设计师,广州布言布语服饰有限公司品牌Donoratico达衣岩的创始人丁勇。



 当然经他手调教过并考上艺术院校的已经难于统计了。本次展览,就是这些已经学有就的学生们,提议为郑老师做的,而我作为郑老师多年的朋友,在几十年的交往中,各方面都受教于这位低调、谦和、博学多才的老友,所以策划本次展览,一直是我的心愿,为展览起名《大匠良师》,也是由衷之言。有这么多的好学生,自然是良师。匠,本无贬义,自古匠是巧妙、手艺以及有手艺的人,画画自然得有手艺,手艺高超并具有独创性,自然是大匠,匠心独具之类,始于1990年代初郑今东先生开始的“没骨人体画”,就是一种创作性的尝试。





水墨无题,69.7x46.5cm,2000年之后



没骨画法,传说起于南北朝的张僧繇,经唐宋元尤其是明代诸多画家的实验,已经成为一种非常独特的水墨技法,但纵观绘画史,没骨画法大多集中在山水花鸟画上,即使到了现代,齐白石老人的虾、蟹、小鸡仔……寥寥数笔,尽得其妙,也还是在花鸟画的范围里。但是,徐悲鸿先生作为近代反对文人画倡导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却对齐白石的画赞誉有加,就是因为齐白石没骨造型的准确,真的可以称“栩栩如生”了。或者说这种没骨画的出现,涉及到近百年在美学观念上一个革命性的转变,即这种转变是在传统没骨画法与物象的真实上,解决了现实主义造型准确与“书法相关联的写意性”的关系。乃至于其后徐悲鸿先生的马,吴作人的骆驼和金鱼,都在这条道路上花费了相当的心力。




水墨无题,69.7x46.1cm,2000年之后



至于没骨画法在人物画上,一直没有特别的进展,绘画史也鲜见作品的实例,宋梁楷的人物画,没骨加泼墨,在乎的“写意”——抒写历史人物在自己心中的感觉,美学观与近代倡导现实主义没有什么关系。徐悲鸿和蒋兆和先生的水墨人物画的创造,在于以线带渲染,把人物造型的准确立体感塑造出来。就此而言,还没有过类似齐白石的虾、蟹这种方向没骨人物画法的试验。我现在没有确切的资料,绝对地说郑今东先生就是没骨人物画的第一人,但是,郑先生自1989年至今,坚持近三十年的时间探索没骨人物画,仅此一点,就可以肯定它的试验性质。一只虾和一只蟹,“栩栩如生”的生动性,是齐白石先生的创作。但一只虾子,远比不上一个人体在解剖结构上的难度。齐白石出身于农民,有乡野生活的足够积累,靠他的细致和有情趣的观察,乃至于品尝美味中观察把玩虾蟹,这些生活经验足以让齐白石塑造出了生动的虾蟹。但仅仅靠对人物的观察,是无法塑造出一个人体画的,其本质转变在对人体解剖的深入研究,这就是近代倡导现实主义并为中国画家提出的基本任务之一。当然,在油画和素描上,中国人已经下了一百多年的功夫了。而现实主义造型观念被运用于水墨画尤其水墨人物画,自徐悲鸿、蒋兆和始,也下过一百多年的功夫了,之后是一大批第二代如卢沉、周思聪、刘文西、杨之光……,乃至迄今为止的大量水墨人物画家,都受过现实主义造型的技术训练,也还大体沿着徐悲鸿和蒋兆和先生的线、渲染加没骨方式继续着。所以,纯粹的没骨人物尤其人体如“齐白石虾子般的没骨法”,需要的是寥寥数笔,得人体结构之妙,既在造型上符合现实主义造型的解剖原理,又得水墨没骨用笔的简洁痛快,这是一种创造性的试验。这就是我说的郑今东先生这次展览的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看点。



   栗宪庭 

2017年10月20日

 


大匠良师——郑今东作品展


开幕式时间:16:00  11/16 | 2017


展览时间: 11/16 | 2017 —— 11/26 | 2017


展览地点:今日美术馆3号馆1、2层



(责任编辑:张倩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分享: 更多
用户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赶紧抢第一条评论呀。